王某 王某 - 隔壁编号 F242-MF91-MF288 综合讨论组

新更新的这些心理特质争议很大

我倒是觉得很正常
第一 原始研究基于高加索人
第二 后天影响太大 可以参考那些被美国人抱养的中国孤儿
所以这东西看个乐就行了
从基因角度研究心理 有点撞大运的感觉
抽空看看那几篇原始研究具体什么情况吧
2019-11-05 • IP属地英国 • 发自微基因APP
按热门排序    按默认排序

3 个回复

大灰狼 - Don't worry, Be happy~
检测结果大部分不能让你去找因果关联的,是基于前人研究和统计上的概率分布。这个概率分布的参考研究多基于欧洲祖源的人群,与东亚人有遗传背景上的不同,所以又会增加一些局限性。
 
再一个,遗传决定这个事情本身比较复杂。表型 = 遗传因素 + 环境因素。
 
只有少数表型,是主要由遗传决定的,比如身高~80%由遗传决定。大部分表型只有10%甚至更少由遗传决定。
 
后天环境因素,包括狭义的环境空气污染、光照条件等,也包括广义的环境个人行为习惯这些。运动习惯影响各种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的综合发病率;“童年阴影”对后天表现的影响这些多少都听过吧。
 
而且环境因素和遗传之间还会相互作用,比如 PTSD(创伤后应激障碍)会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影响人的行为。
 
2003年全人类才拿到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图谱,也才十几年时间。虽然测序技术发展的快、开展了大量的基因组研究。但人类对基因、表型(疾病、身体特征等)的了解,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 
综合造成了个人角度出发判断的“准不准”与统计上的“准不准”的差异。
 
主要是没有办法把“不受后天影响的心理特质”作为对象来研究,从根子上就不靠谱。
对的,我觉得心理方面,其实主要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,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,基因先天因素反而会被慢慢弱化

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